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助力中国职教改革
010-58692958
186-1201-7571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组成了现代教育的两翼,但在教育界和社会中,大家对职业教育仍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以至于职业教育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格局。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才能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关注普通教育就会致使社会缺乏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产业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不利于我国工业发展。事实上,现在不单是职业教育被边缘化,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也被边缘化。
之所以会出现职业教育被边缘化的严峻现实,究其根本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以及对技校生的学历偏见。在“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显示,在国人最关注的8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被排在第六位。但我国社会对技工人才的缺口却至少在2200万到3300万人之间。
我国教育资源倾向于普通教育,致使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等相对不足,并且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质量较差,与高就业率不成正比,而且升学、考公方面受政策限制,甚至是歧视。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经费倾斜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我国存在着重学术轻实践的陈旧观念,这是造成社会和大众对职业教育歧视的历史文化根源所在。这种与时代需求脱轨的陈旧观念严重束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德国得益于国内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社会、政府、工会和高等院校的鼎力支持下,产教融合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德国输入了一批批兼具理论实践的高知高质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实际为攸关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可称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永动机”,不仅是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均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受益。
观念不变,一切皆枉然。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扭转整个社会和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改善职业教育被边缘化的现状,助推我国经济事业发展。
犹太贵族家庭出身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担任主席、董事长
德国基民盟经济委员会委员
创办法兰克福律师事务所至今已有20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已成功的处理大大小小案件几千例,大多都是与企业相关,兼任很多企业的法律顾问。
路德维希堡金融大学硕士
税务金融教授
Pro Tax税务事务所所长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德国联邦议员 德国 GBS 经济技术管理学院校长
德国联邦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执行委员
德国执政党(CDU)
慕尼黑中产阶级联合会地区主席德国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拜仁主席
耶拿应用技术大学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
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
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
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
不莱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
勃兰登堡应用技术大学
达姆斯塔特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