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助力中国职教改革
010-58692958
186-1201-7571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已有近40年的历史,自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1994年签署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成为两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1年,双方共同设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旨在打造跨部门、跨行业、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德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合作,通过政府磋商、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内容。例如,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的成立,为两国职业院校提供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项目。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交流平台: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简称中德职教网)是由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网站,旨在促进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合作。该网站设有六大栏目,包括“中德新闻中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展(德文版)”、“中德合作供需信息”等,致力于成为中德职业教育信息交换与项目合作的集中展示平台。
示范项目展示:通过举办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中德职业教育年会等活动,双方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两国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德学院作为国内首批高职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德合作办学机构之一,成为中德合作交流的重要“桥头堡”。
师资培训与学生交流: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不仅限于教育内容和模式的引进,还拓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例如,通过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国的职业院校得以与德国及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办学:中德两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德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产教融合中心等,推动了双方在智能制造、汽车技术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新机遇。
未来展望与挑战
展望未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应携手“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本土化的技能人才,设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研究和开发合作项目。同时,应进一步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关于职业教育合作的相关内容,推动中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德国行业组织开展对口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然而,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科研能力不足、学生难以分享成果、国际教师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高等职业学院、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以增强高等职业学院国际合作的影响力。
总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示范项目展示、师资培训与学生交流以及国际合作办学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含德教育中德职教中心作为一家中德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品牌,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1+x证书制度下,帮助教师出国培训,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做学生职业技能的引导者、做专业的实践者、做团队的合作者、做“工匠之师”,从而更好的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新”团队,构建对接职业技能登记标准的“新”教材,探索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新”教法。
犹太贵族家庭出身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担任主席、董事长
德国基民盟经济委员会委员
创办法兰克福律师事务所至今已有20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已成功的处理大大小小案件几千例,大多都是与企业相关,兼任很多企业的法律顾问。
路德维希堡金融大学硕士
税务金融教授
Pro Tax税务事务所所长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德国联邦议员 德国 GBS 经济技术管理学院校长
德国联邦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执行委员
德国执政党(CDU)
慕尼黑中产阶级联合会地区主席德国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拜仁主席
耶拿应用技术大学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
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
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
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
不莱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
勃兰登堡应用技术大学
达姆斯塔特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