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助力中国职教改革
010-58692958
186-1201-7571
中德合作办学的背景与初衷
中德合作办学起源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长期交流与合作。早在1867年,中国设立北京同文馆向德国学习,两国就开始互相借鉴对方的教育经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中德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引进德国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本土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国内教学科研力量的高质量发展。
中德合作办学不仅限于高等教育领域,还涵盖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多个层面。例如,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由教育部与德国等欧洲国家龙头企业联合发起并实施,旨在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双元制”经验,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人才。此外,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共同发起,目前共有23所中德合作办学高校成为联盟成员。
跨越文化差异的教育合作策略
文化差异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为教育注入了多样性和创造力。在中德合作办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和公平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的发展与学生的全面成长。例如,跨文化教育培训、提供语言支持和辅助等措施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适应和应对文化差异。
中德合作办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之一是引入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参与实际工作和实习,以获得真实工作环境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经验。此外,中德工程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中德“双校区”教学形式,培养一批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
中德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成效
中德合作办学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被誉为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共同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得到了高度评价。此外,中德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组建,是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中德合作办学不仅提升了本土人才培养水平,还促进了两国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例如,中德合作在德先后建立19所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2013年至2014年,两国在对方国家互办语言年,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这些举措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两国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德合作办学作为跨越文化差异的教育合作典范,不仅为两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全球教育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随着两国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中德合作办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含德教育中德职教中心作为一家中德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品牌,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1+x证书制度下,帮助教师出国培训,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做学生职业技能的引导者、做专业的实践者、做团队的合作者、做“工匠之师”,从而更好的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新”团队,构建对接职业技能登记标准的“新”教材,探索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新”教法。
犹太贵族家庭出身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担任主席、董事长
德国基民盟经济委员会委员
创办法兰克福律师事务所至今已有20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已成功的处理大大小小案件几千例,大多都是与企业相关,兼任很多企业的法律顾问。
路德维希堡金融大学硕士
税务金融教授
Pro Tax税务事务所所长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GBS学院讲师
GBS学院教授
德国联邦议员 德国 GBS 经济技术管理学院校长
德国联邦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执行委员
德国执政党(CDU)
慕尼黑中产阶级联合会地区主席德国基督教民主青年团拜仁主席
耶拿应用技术大学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
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
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
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
不莱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
勃兰登堡应用技术大学
达姆斯塔特应用技术大学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